4月14日舉行的一季度經濟形勢座談會上,針對網易公司董事局主席丁磊關于手機上網流量費很貴的發言,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當即對有關部門負責人說,可以研究如何把流量費降下來,“薄利多銷”。同時,針對國家信息基礎設施落后的情況,李克強總理又明確了“信息基礎設施是重要的公用服務,應當加大建設力度”的態度。顯然,“網速慢費用高”這個被廣大用戶普遍詬病的問題得到總理的回應,這必將促使基礎電信服務改善再提速。但是,這其中涉及到大規模投入和電信業利潤問題,因此,這還有一個過程。其實,在個人看來,這些問題各家運營商也是心知肚明的。所以,一方面從4G業務開始進行了較大幅度的資費下調(當然,遠遠還不能滿足群眾的要求),另一方面,也從業務創新層面進行了積極的嘗試,如提出的流量后向經營業務(企業用戶買單,個人用戶流量免費)。
而在業務創新層面,圍繞上網流量問題,靜態混合器 | 管式反應器 | 管道混合反應器除了電信運營商和虛擬運營商之外,第三方市場化力量也在增多,基本上有兩類:一是以裸流量銷售(運營商流量批發)生意為主的;另一種是在運營商的裸流量之上做互聯網應用創新(即提供附加值服務、流量貨幣化、流量二次交易等等)。在關注流量經營這個話題以來,時不時有一些中小創業者與筆者交流,有不少都很看好這個創新方向。不過,在個人看來,倒騰運營商上網流量很難給中小創業者帶來第一桶金。本文就這個話題做一番分析,供參考。
一、運營商流量經營道道“硬傷”散發出濃濃的商機味
從2008年3G業務牌照發放開始算起,運營商提出了流量經營的概念,但那還是一個向公眾用戶前向賣流量的時期,一方面強調發展用戶規模,另一方面注重單用戶流量消耗量。若以互聯網免費模式來看待,那時候根本不是什么流量經營,仍然是傳統的以賣話音業務的方式在賣數據流量。但市場發展變化很快,尤其是以微信為代表的OTT業務超出了對3G業務的預計,于是從2013年算起,更加以互聯網方式來進行基于內容和流量一體化的流量后向經營業務才終于在認識面層得到了提升。不過這個時候卻發現,要適應這種創新方式的流量經營卻也是道道硬傷。
硬傷一:系統不是互聯網方式的,無法集中統一調度。條塊分割,流量經營的落地慢,離市場太遠。
硬傷二:計費系統龐大而復雜,無法靈活的適應市場的需要,無論是優化還是改造,其工作量大,周期長。
硬傷三:承擔流量經營創新的業務單元和掌控流量資源的業務單元的目標一致性和認識分歧,導致互聯網化的實踐方向飄忽。
硬傷四:習慣賣裸流量,運營商之間以及運營商內部打流量價格戰時有發生。和內容、渠道、用戶大數據等資源的結合,缺乏專業團隊。
硬傷五:流量經營創新的互聯網產品太重,而且是習慣性的太重。被用戶認可的輕功能,受到制約而有無法發力。
總之,還可以發現各種硬傷。這也正是三家運營商從2014年開始在開創新的提出了流量貨幣化經營這個方向之后,在產品化方面一直不能像互聯網企業那樣持續發力的關鍵原因。也正是如此,讓關注這個領域的第三方力量很興奮,認為大有商機!
二、第三方流量交易創業正蓄勢待發
未來是連接的時代,流量的本質是解決連接問題。盡管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認為運營商提供的流量未來是免費的,但是在免費未到來之前,以提升流量附加值為基本途徑的經營創新便成為運營商、虛擬運營商、設備提供商及其他第三方關注的焦點,尤其是基于流量交易或者流量附加值解決方案的第三方越來越多,以期在這個方向能夠挖到金礦。
第三方流量交易創業的數量有多少,限于筆者個人的信息途徑,沒有準確的統計。但與私人溝通探討這個方向的創業小團隊已經有十幾個了,大致分分類主要有:(1)過往就與電信運營商在流量批發銷售方面有合作關系的團隊,在裸流量差價越來越低的情況下,試圖轉型;(2)部分虛擬運營商之下的獨立運作團隊;(3)從運營商出來創業的,有點熟門熟路,結合運營商流量經營創新的;(4)尚不確知具體背景的,但已經有成型的產品和解決方案的,比如已經出現了聲稱是國內******的第三方流量交易平臺的深圳某公司,說是能夠提供APP、SDK和HTML5等各種解決方案,打通三家運營商;(5)其他(有些已經基于這方面的解決方案融資)。
總之,運營商的流量后向經營,尤其是以流量后貨幣化作為重要切入點的流量交易已經吸引了越來越多的第三方流量的關注。如果風險資本的介入,第三方交易平臺公司將會越來越多,從而帶給用戶更多可獲得“免費”流量的應用場景。
三、倒騰運營商流量交易能小富不能成大氣候靜態混合器 | 管式反應器 | 管道混合反應器
綜上所述,對于那些致力于采用互聯網化方式解決運營商在流量經營上存在硬傷的創業團隊(尤其是小的創業團隊)而言,問題是:能夠在此方向挖到第一桶金,乃至成大氣候?個人不看好,理由如下:
1、早在虛擬運營商牌照發放后,虛擬運營商們也很清楚三大運營商在網絡等方面的硬傷,在自建計費系統、資費政策和增值業務套餐設計上也都進行了創新,一時也是媒體競相報道的熱點。但到目前為止,數據統計總的發展用戶也就400來萬,且大多數是通過線下方式進行,此前分析認為便利的線上發展并沒有實現。原因很多,其中最核心的一點就是網絡流量資源完全不被虛擬運營商所能掌控,因此,實現起來很難。當然,包括阿里通信、京東等在內的虛擬運營商,也完全可以根據市場發展情況發力跟進。這實際上也是一個潛在威脅。
2、流量經營,尤其是基于后向模式的經營,是運營商面臨話音業務向數據業務轉型過程中的關鍵資源,在進入存量用戶競爭收入增長瓶頸的情況下,短期內電信運營商還難以以更加開放的態度來吸引更多的社會化第三方的力量來進行,思路上是以我為主。這就決定了,再優秀的流量交易解決方案,都很難獲得足夠的流量資源支撐。更不用說當運營商感到有威脅時,直接從流量上進行封堵了。
3、流量后向經營整個市場仍然處于初期階段,市場規模尚未形成。
4、從目前一些提供流量交易平臺的團隊的解決方案來看,技術上缺乏獨特性,而在運營商獲得用戶的成本也高,具備運營形態難。
因此,個人建議這樣一些創業團隊:
1、在運營商為主的情況下,可以通過技術解決方案支撐的方式參與到運營商的流量后向經營業務系統的升級優化過程中,尋求機會;
2、獨立的運營需要資本的支撐,具備技術能力、客戶資源和用戶基礎的,可以尋求風險投資。
3、尋求與運營商進行資本層面的合作,靜態混合器 | 管式反應器 | 管道混合反應器或者團隊被收購。
4、在流量資源足夠放開,不再被運營商完全主導的情況下,才是大規模開展運營的******時期,這點與鐵塔公司的推進有關聯,建議積極關注。
總之,對于大多數致力于流量交易解決方案的創業團隊而言,現階段掙點項目辛苦錢是沒問題的,但挖到第一桶金甚至成大氣候,還未到時候。已經鋪開攤子的,堅持下去,但請控制好節奏,剩著為王沒錯,但剩到什么時候才是個頭就不知道了! |